TXT小说下载网 > 大明神探1546 > 第三百一十九章 当皇帝开始危害社稷

第三百一十九章 当皇帝开始危害社稷

最新网址:www.sjwx.la
    “薛公!”

    海玥疾步跨出翰林院大门时,寒风卷着血腥味扑面而来。

    他顿住脚步,只见几名护卫正抬着副竹架缓缓行来,白布下隐约露出一只低垂的手腕。

    哪怕心里有些预料,但当那染血的白布,真真切切出现在眼前时,他仍然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悲痛与怒火,伸手扶住门柱,指甲深深掐进漆木之中。

    薛侃是真正的儒家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。

    苟利社稷,死生以之,官声品性,皆令人钦佩。

    历史上薛侃至少是活着出朝廷的,寿终正寝。

    今日却死在了午门的廷杖之下。

    海玥并不会认为,薛侃之死是自己的罪过。

    自从踏入这个时代,无数人的命运,早已偏离原本的轨道。

    若要将每个因变数而丧生之人的罪责都揽在身上,这样的负罪感毫无意义。

    更何况他已经改写了太多事,救下了太多的人。

    只可惜。

    有些事情,改变得还不够。

    远远不够。

    另一边。

    跟随尸身一起到来的,还有一个内侍。

    颤抖的双手,扶着竹架,眼眶通红似要滴出血来:“主子……主子本意只是小惩……不料行刑之人不知轻重!”

    “大人!父亲大人啊——!!”

    闻讯赶来,哭天抢地的薛侃长子,顿时发出凄厉的质问:“行刑的是何人?”

    内侍讷讷不敢回答,然后被围了起来,不得已间,将张佐与高忠的名字报了出来。

    话音未落,翰林院众人已怒不可遏。

    素来恬淡的林大钦都振臂高呼:“岂容这等贼子残害忠良,诸君可愿随我去乾清宫面圣!”

    “愿意!”“当然愿意!”

    并不整齐的叫好声中,大多数翰林都齐齐看向海玥。

    同为翰林学士,海玥是真正的掌院事,无论是官职还是朝廷威望,都在薛侃之上。

    此时目睹薛侃的惨死,愤恨者众,但也有心怀惊惧的,却是下意识地征求这位的见解。

    海玥目光坚毅,掷地有声,简短的四个字响彻内外:“请诛国贼!”

    “噢!!”

    “诛国贼!!诛国贼!!”

    瞬息之间。

    怒吼声如惊雷炸响,震得宫墙簌簌。

    数十名翰林的声浪汇聚成洪流,连守门的护卫都不由为之色变。

    听到如此慷慨激昂的声音,内侍低垂的眼睛闪过一丝得色,悄悄退了出去。

    交代的事情完成了。

    “一切果然尽在陛下的掌握啊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满朝臣子陪着一个日渐昏聩的君王,演这出荒唐戏码!”

    严世蕃疾步穿过回廊,靴底在青石板上踏出急促的声响,飞奔进书房:“爹,薛公殁了,你不能再作壁上观!”

    严嵩当了阁老后,推行新政改制,就不再是士林人人称颂的清流领袖,遭到了不少非议和抹黑。

    但性情忠直的士大夫中,还是有许多人盛赞这位的品性,严世蕃认为那群人是需要争取的,所以一得到消息,马上来报。

    然而刚入书房,他却发现,这位首辅父亲目蕴悲痛,狼毫在纸上如游龙走蛇。

    凑近一看,竟是一篇祭文,笔力沉雄处墨迹透纸,转折间却隐隐带着颤抖。

    “明目张胆于天子之廷,义气冲空,百折不挠,若有之死而不可回者,则其中之存,与平素之所养,一念真切,浩然刚大之气,无愧于天地,无愧于日月,无愧于鬼神!”

    严嵩的书法造诣极高,和蔡京一样,在京师皆是一字难求,这篇祭文也是颇具感情,停笔之后,哀声长叹:“薛公之死,非独一人之殇!”

    感念完薛侃的下场,严嵩缓缓转身,目光又如刀般刮过儿子面庞:“这便是强出头的下场,你可看明白了?”

    “爹爹以为,这说明陛下依旧呼风唤雨?”

    严世蕃不以为然:“儿子倒觉得,此事反而显得陛下日渐虚弱了!”

    严嵩皱起眉头:“你在胡言乱语什么?”

    “刚得的消息,翰林院众已入宫请命,要严惩行刑之人!”

    严世蕃嘴角勾起一抹讥诮:“陛下往昔打死臣子,何曾需要这般遮遮掩掩?”

    严嵩缓缓放下笔。

    一方面越来越担心儿子的肆无忌惮,弄得现在书房里面都不敢有下人,生怕大逆不道之言被旁人听到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也不得不承认,这小子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。

    陛下或许自己都感觉不到。

    他变得越来越弱了。

    并非权术上的手段。

    而是心理上的懈怠。

    换成二十年前的左顺门时期,嘉靖即便廷杖打死了薛侃,也绝不需要臣子背锅。

    别说翰林学士,大学士都能倒在血泊中,他又正眼瞧过谁?

    现在则变成了一味的制衡之术,一味让朝臣争斗,不愿再耗费精力,直接与群臣对决。

    多了倦怠,更多了虚伪。

    可在严嵩看来,这未尝不是好事。

    人到中年的天子,精力下滑,不愿再与群臣斗得你死我活,也就不愿朝堂有大的变动。

    那他的首辅之位,就能长长久久地坐下去,岂不安稳?

    “安稳不了!”

    严世蕃看出了父亲所想,趋近向前:“莫要忘了,这些年间,是爹你一直在推动新政的执行!”

    “大明两京一十四省,能有今日的中兴富强,爹爹你居功至伟!”

    “然天下间又有多少在新政中失了官位,失了权势,失了钱物的人,对爹爹你恨之入骨?”

    “他们不断向陛下进谗言,不断陈述新政的祸害。”

    “以往陛下励精图治,对此不屑一顾,根本不管那些反对者的妄言。”

    “可现在陛下怠政了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有朝一日,到连推行新政都不耐烦的地步,又当如何?”

    严嵩脸色终于变化。

    “爹,新政之事,你回不了头!严党也回不了头!”

    一句话刺入心底。

    严嵩自从接替张璁,承袭新政的推行以来,避开了土地改革,一条鞭法那些矛盾最大的方面,但也在人事与吏治上,抓得格外的紧。

    由此地方州县,也一改往日的怠政,涌现出一批得力官员。

    而随着新政的贯彻落实,严党上下自然获得了巨大的权力。

    如果天子怠政到,连新政都不愿意推行下去,国家也要彻底摆烂,那严嵩的处境就会极为尴尬。

    让他转弯掉头,也跟着天子一起摆烂,可以。

    但让严党掉头,跟着国家一起摆烂,不行。

    因为严嵩是首辅,只要天子许可,他就能在内阁占住位置,旁人难以撼动。

    可严党的成员,上至六部堂官,下到地方知县,这些人可都是密切参与到新政之中,得罪了原先的许多官员,他们有的不愿变,有的不能变。

    真到了那个地步,严党势必崩溃!

    当然,一位首辅想要招收党羽,不知多少官员蜂拥而至,自然又能聚集另一批门生。

    可这个过程绝非一朝一夕,难免伴随着大量的争斗。

    那么问题来了。

    为什么不直接换一位首辅呢?

    换一个不顾国家死活,身边也早早聚集着愿意一味迎合圣意的奸臣来,岂非更加方便?

    “陛下……”

    “真会如此么?”

    严嵩左思右想,竟恐惧起来,隐隐觉得这个事情真的会发生,甚至就在不远的将来。

    严世蕃嘿嘿一笑。

    “逆子!!”

    给儿子一番话说得心头烦躁,再看着他老神在在的模样,严嵩气不打一处来,干脆抬起手边的拐杖狠狠给了一下。

    “哎呦!爹你打我作甚?”

    严世蕃给打得嗷了一声,抬眼见到老父的眼神,又不敢抱怨,嘟囔了几句。

    严嵩发泄之后,灰白的胡须颤了颤,缓缓地道:“你待如何?”

    “自然要未雨绸缪!”

    严世蕃顿时兴奋起来:“我们得提前架空他,这样才能避免他将来舍弃我们严党,全无半点恩义,弃之如敝履!”

    换成以前,面对这样一位君上,严嵩根本不会有这个念头。

    但此时此刻,他必须承认被儿子说动了,却又叹息起来:“谈何容易啊!”

    那一位从不相信任何人。

    内阁里面,有首辅和次辅互相牵制。

    朝堂之上,有六部、翰林院、都察院互相监察。

    还有锦衣卫。

    甚至严世蕃也将黎渊社与暗卫的存在告知了父亲严嵩。

    是以。

    朝堂内外,皆有眼线。

    且绝不会一家独大,做不到蒙蔽圣听。

    看似再不上朝,实则将朝堂大事的定夺牢牢地握在手里。

    怠的是政,而非权。

    这就是当今的天子,嘉靖帝朱厚熜。

    想要架空这样的人,简直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原先确实棘手,但如今他自绝于外朝,又心疑于内廷,反倒给了我等可乘之机!”

    严世蕃凑过去,耳语一番:“爹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严嵩眼中闪烁着精芒,缓缓地道:“无论如何,是该早做打算了,然盟友不可寻夏言,此人志骄气溢,成不了大事。”

    “儿子也以为夏言不成!”

    严世蕃深以为然:“倒是翰林院那位……”

    “他与我们不同啊!”

    严嵩眉头微蹙,眼神里闪烁着迟疑。

    “爹爹莫担忧,儿子了解他!”

    严世蕃目光灼灼,声音如铁:“但凡祸乱社稷者,纵是当今天子,也绝不容忍……”

    “海玥就是如此!”
最新网址:www.sjwx.l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