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XT小说下载网 > 四合院: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> 第1256章 大家都偷懒(又被屏蔽今天就4k了,详见最后作家的话)

第1256章 大家都偷懒(又被屏蔽今天就4k了,详见最后作家的话)

最新网址:www.sjwx.la
    “中距拦射弹是什么东西?”对于大部分非军事人员来说,这个名词听起来非常陌生。

    “一种最新型的空战武器,各位先生,这么说吧,我们自己现在都刚刚服役不久,而且实际作战效能,并没有东方人的这次战果这么惊艳。”ColdWar期间白熊和花旗佬日常吹牛逼,已经是习惯,这位军事幕僚对于自家的麻雀导弹效能到底如何,心里还是很有数的。

    要不是他和导弹生产商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关系,实际上就连这句话他都不太可能说出来。

    但是他的话效果很好,在场的人心里的惊讶,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。这还是十来年前那支一穷二白的军队?

    “他们的步伐已经如此之快?”

    “是的,实际上,我更担心的并不是他们内部的问题,而是我们在交趾的行动。”

    在他看来,那边的事情,其实非常好应对。他承认,如果是零星战斗,现在看来东方人的确是依靠技术和训练素质,取得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部分非对称优势,这让他们在零星战斗中的确是能获得胜利。

    但是对于大规模行动,那还是要看海空军的总体力量对比,在这方面,他对驻亚太舰队有充分的信心。事实已经证明,只要这支舰队往这个方向一摆,那东方人心里有再多的想法,也不得不偃旗息鼓。

    然而他更担心的是交趾,这些零星的优势一旦被大规模的应用到这个泥潭中,虽然他相信依然不会扭转己方的绝对优势,但是这个泥潭毫无疑问可能变得更深、更浑。特别是东方人在交趾划了一条线,己方行动严重受限的前提下,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
    “交趾的行动?”

    “对,实际上,据在交趾参加相关行动的部队报告,从新年开始,他们的损失率有一个明显的上升。”

    “你的意思是,这种武器可能已经被用于支援北交趾?”

    “不,现在并没有,因为损失增大的,并不是空战,而是对地攻击!”

    “对地攻击?现在对地攻击的损失已经足够高了,你告诉我损失还在增大?”

    “是的,交趾各要地,当前主要的防空力量是高炮,当然,这些高炮部队中的相当一部分来自哪里,我们心知肚明……”交趾防空导弹的主力,来自白熊,而此时白熊的援助力度还没有增加到最高,甚至可以说,接装部队的训练都还没有彻底完成,防空还是以高炮为主。

    “……但是就在最近,同样是面对高炮,但是我们的对地攻击机的损失上升很明显。从目击者和受伤返回的幸存者提供的证据来分析,我们有理由断定,对方已经开始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……”

    他滔滔不绝的话被统领打断:“将军先生,我们现在在讨论的是战略问题,而且和交趾无关,如果你对此有兴趣,我很乐意在其他时间听取你的建议,而现在,不是合适说这件事情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这话严格说来并没有错误,但是他不屑一顾的态度还是让他的幕僚有些伤心,你甚至都不愿意给我说一声到底什么时候讨论相关问题。

    “现在我们驻扎在附近的舰队已经在向该区域前进,只要舰队到达,一切都将不是问题。而且我认为,后续不会再有什么行动,否则我们绝不可能对此一无所知,收不到任何情报。”将军先生不得不将话题回到了原本的轨道上。

    对于他的判断,几乎所有人都持相同的判断,而且这也是所有人的希望事态的发展方向。

    主要是有欧洲最前沿的交锋,虽然不是热战,但是对于国力和资源的消耗并不比热战差多少,同时在交趾他们是真的在热战,如果再加上这一头,那对于花旗人来说,这一切会非常的吃力。

    实际上,多面出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,即使花旗人最如日中天的时候,也只敢吹“同时打赢2场战争”的牛逼,再多就不敢吹了。要论吹牛逼,身毒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,即便如此,他们在正式场合也只敢吹同时打赢两场战争。

    实际上早就有人指出,花旗佬到处点火,利用防务捆绑各热点地区相关国家获得好处的做法,看起来如日中天,实际上一旦当其国力下降,这些防务义务就是套在他们自己脖子上的绞索。

    既然事情能不往最坏的方向发展,那就是最好的。

    他们最终的决定,还是一贯的做法——将舰队派过去,以防事态进一步升级。

    至于反舰导弹在实战中的巨大优势,仿佛被他们集体忽略了,什么反舰导弹?铁炸弹不香么?什么击落3架飞机3条驱逐舰,都无所谓,又不是击沉的自己的。

    实际上,当一艘船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动力和惯性,想要改道是非常困难的。他们现在就是如此,不是看不见,而是改不了。

    很多事情,积重难返之后,看得见和改得了,完全是两码事。

    在这方面,几十年后有一个鲜明的例子,猪母和濒海战斗舰这一对卧龙凤雏,在立项之初并非没有反对者,但是这并没有什么鸟用,反而反对者还自杀了~~~~~~

    最终这个紧急事态报告,没有改变任何事情,花旗的装备发展,依然按照原有的路线,“坚定”的走了下去。

    至于驻交趾空军面对可能大量出现的无线电近炸引信威胁一事,更没有翻起任何的波浪,死的是飞行员,又不是国会山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又是一个星期二,高振东在京城工大的61号教室,正盯着同志同学们进行网际传输协议簇的开发,这东西离呱呱落地,越来越近了。

    高振东刚刚解决完两位同学关于某协议具体细节的分歧,一抬头,看见柳教授站在自己面前。

    “哈,柳教授,怎么,又有好东西给我看?”他主动出击,主要是这几次柳教授来找自己,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情况,他决定替柳教授节约一点时间。

    “不是不是,这一次,是来咨询你意见的,哈哈。”

    “咨询意见?什么东西?走走走,我们去门外说。”既然不需要去靶场或者实验室,那就就地解决。只是这里人多嘴杂,多多少少还是要考虑到纪律,门外正好。

    高振东和柳教授来到门外,柳教授拿出一张图。

    周围的人远远的被请开,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私密空间。

    “你看,我寻思了这么一个结构,你看怎么样?我觉得这样能获得更高的射击速度,而且还没有让机械部件太过逼近极限,是一条路子。”

    高振东接过图纸,仔细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是一张弹炮合一系统中“炮”这部分的示意图,很明显,柳教授也是刚刚想起这条路子,还没有往实际的在研装备中放,而是先来找高振东商量。

    不论是内源还是外源加特林,其射速主要取决于转速和散热,而这两个参数,都是有一定的上限的,要不然6管加特林也不会一般到了6000发/分钟左右就上不去了。

    “提高射速?是为了什么?”

    “为了提高命中率,弹幕射击直接命中,自然是弹幕越密越好。所以才想了这么一个路子。”柳教授道。

    “原本的6500发/分的速度之下,达不到射击指标要求?”高振东有些奇怪,按说不至于啊。

    “没有,能是能的,不过面对超音速导弹的时候,就有些吃力。”柳教授想得挺远。

    高振东点点头:“你说的这个,倒也没问题,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十年内,基本上这类导弹的威胁都不大,我倒是觉得可以暂时不考虑这件事情,把指标拔得太高,会影响到你们出成果的速度吧。”花旗佬除了铁炸弹还是铁炸弹。

    “嗯,你说得没错,我就是想看看能不能顺便研究一下,哪怕作为技术储备也好。”柳教授很清楚,中途改变指标是科研的大忌,特别是提升指标要求,朝三暮四几乎是所有科研人员都很反感的情况,所以才说只是作为技术储备。

    高振东这才放下心:“如果只是想讨论讨论,顺带研究,倒也还行,不过我觉得这种方案用到近防上面,不大合适啊。”

    柳教授的图纸,是把位于炮塔正中,炮轴线穿过炮塔旋转圆心的炮,搞成两门,两门625炮一左一右,位于炮塔两边。

    也就是最简单的大力出奇迹方案——堆数量,一门炮射速不够是吧?我上两门!

    射速几乎直接翻倍,算是一种常见且易行的性能提升手段。

    但是这种手段用在这里的确不是非常合适。

    柳教授摸摸脑袋:“真的?这我还真没想到,来来来,指点指点。”

    他知道,高振东只要说有问题,那就必定不是无的放矢,这种方式一定有一个非常难以克服的、自己还没考虑到的缺陷。

    高振东笑道:“来,柳教授,我们做个小实验。你把双手握在一起,再向前平伸。”

    柳教授有些不明所以,但还是依言而行,双手握在一起,平伸出来,双手握的拳和双肩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。

    高振东伸出手,在他的拳头处轻轻一推。

    柳教授吃不住劲,向着自己后方退了两步,但是拳头方向依然指向正前方。

    远处的人有些奇怪的看着这两位学校里各自专业的大牛,这是在打架?不像啊。

    不过柳教授有些不太明白:“高教授,你这是?”

    高振东又道:“现在你把两手分开,与肩同宽,依然向前伸直。”

    柳教授这下反应过来了,他又不傻。

    他甚至都不用高振东继续推他的手,直接将手虚空一拍:“啊……我明白了,你的意思是,如果只有一门炮,那这门炮的后座轴线穿过炮塔的转动中心,在开炮时不会造成水平方向上的扰动,而左右布置的炮,就算是开炮再是尽量同步,依然有先后之别,这会造成炮塔在水平方向上的小幅左右摆动?”

    不愧是教授,只要一提醒就明白了。白熊的通古斯卡弹炮合一系统以及其舰载版卡什坦,都有这个毛病,属于是看起来不错,用起来就有些一言难尽。

    这一点点左右扰动,等炮弹飞到远处,带来的散布可就难说得很了。

    “对,我就是这个意思,我们之所以抛弃成本更低的内能源,就是为了提高炮的精度,这么一弄,又给整回去了,得不偿失啊。”

    “嗯,你说得对,看来我这个偷懒的屙屎主意还真不行,我得再想想办法。”柳教授道。

    “而且这样有个坏处,那就是系统重量上升,复杂度增加,同时备弹量也相对减少了。”

    车子就那么大,能装的炮弹就那么多,对于小口径速射炮来说,备弹多少其实不是最能反应作战持续能力的,能连续打多久才是。

    两门炮的炮弹消耗速度比一门炮几乎翻番,同时又要装炮又要装导弹,而且还要负担两门炮的重量、供弹、安装,那可真打不了几下子。

    “嗯……对对对,如果是放到船上还好,作为野战防空,的确要考虑火力持续性的问题。对了,如果是放到船上,想要提升射速,你觉得什么方式最好?”

    船是高价值目标,等到对应的超音速威胁出现,哪怕是多装点炮弹也无所谓,总之船要保住。

    高振东笑了起来:“简单啊,炮的门数不能加,我们直接在一门炮上加管子嘛。提升电机转速现在其实不是太难的,电机转速上去了射速就上去了,会对散热提出更高要求,而且散热有个成本框死的上限,那我们就增加管数,总之将单管的再次射击时间搞到和6管差不多,也就是保持基本一致的散热时间就行了嘛。”

    他上辈子有个直接的答案——1130万发炮,现抄,不带犹豫的。

    “啊……这……”柳教授万万没想到高振东的办法和他一样偷懒,都是堆数量,只是方向不同。
最新网址:www.sjwx.la